孔廟.松鼠.爺爺 - 人與自然的對話

文.圖/吳茂作(作家、成人教育工作者)

摘自:王城氣度No.7
出版:台南市政府



老榕直立,

美麗綠意,

小松鼠飛躍的驚喜,

這是府城子民,

共有的城市回憶。





  在擾擾的都市裡,竄出一隻野生的松鼠,再沉重的心情,也會驚醒。

  孔廟園裡就住著這麼一群松鼠,不知來自何方、不知始自何時,每日但有著一位老爺爺來相陪餵食。

  我以為,這是孔廟最美的側寫 - 人和動物之間如此地和諧,一如那廟頂翹起的燕尾,融入藍藍的青天。

  我常常藉著寫文章來讀書,說來有些笨拙與取巧,笨拙的是一本一本地翻,像似在行行字嶺中探索尋寶;取巧的是,臨時抱佛腳,思緒磨得精光。

  這一回,寫的是孔廟裡的一位常客,他 ,留得長白鬚,戴著寬圓帽,步履輕盈,雙眼炯炯,靜默時,在樹下餵食松鼠,閒話時,慷慨論理、針砭時事。但任我千想萬想,就是不知那本書上會有這樣的人物。只好擱下書,多走幾趟孔廟,再多看幾遍這老榕樹下的一幕。

  幾年前,我帶著一歲多的孩子到孔廟祭拜至聖先師,無意間,見到了這一位老爺爺,孩子無瑕的眼光,立刻被樹身間縱躍的松鼠所深深吸引。連我自己也很少有如此機緣,見到這麼多的松鼠,魚貫地下來吃餅的景氣。記憶中要是有的話,那是Discovery頻道美麗的景象吧!

  想不到,自家庭園裡,也有著這麼一幕。

  「松鼠爺爺」,我自己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。於是,牽著孩子的小手,向前和老人家微笑點頭,一旁靜靜地細看,人與松鼠如何打交道。看到底,也是平凡無奇,像初相見的友人,觀個眼神、握個手,就知道是否臭味相投。

  「松鼠爺爺」與眼前的這一群,一看就是。他很喜歡牠,牠不怕他。

  萍水相逢,交談但求意氣相合,樹下久立,不免問起老人家所「餵」何求?

  他感慨地說起在歐美等地,公園廣場裡常可見到鴿子與人在對話嬉戲。那是個無憂無慮的天地,連動物們都可以安心地過日。不知,故鄉是否也能如此,擁有這樣子的空間與氣度。所以,他想要試試看,伸出友誼的手,與孔廟裡的松鼠作個好朋友。 這一試,便是七年,樹頂上的松鼠悄悄地繁衍。族群多時,據說有兩三百隻,那一隻較貪吃,「松鼠爺爺」還可以「指名道姓」的說出。

  人相處久了,不平常處也變得平常。與動物之間,何嘗不是。松鼠與爺爺就成了孔廟裡最常見的景物。

  不過,平地也會起風波。就曾有過松鼠咬壞樹幹的糾紛,有人力主設毒餌,將這一群「鼠輩」撲滅,無憂無慮的天地,似乎很難長久。「今日鳥類,明日人類」生活環境裡若沒有了動物,人便成孤獨的「哺乳類」。

  還好,老爺爺與松鼠之間,不像戀人那般的善變,每天還是到孔廟前,照料活下來的「鼠輩」。一到了下午三點,有緣的小孩、遊人,便圍在老榕樹下,露出滿臉的笑顏。

  那是最生動的生態教育吧!

  老爺爺觀機逗教,教孩子們如何「佈施、施食」,與老榕樹上的松鼠,玩在一起。在伸食的一刻沒有些許的驚慌與畏懼,有的是胸足的信任與勇氣。這樣的「信任」,是現今教育園地裡的營養份,能夠飽滿「猜忌、冷漠、無情」心靈。書上記載,孔子遇鄉人獲麟
,而歎世道亡「仁民愛物」在孔廟,似乎還有著一線生機。

  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!」我和孩子們從「松鼠爺爺」身上見到了這一份「無畏」。我以為,這是孔廟最值得看的一幕 - 「眾生平等,和合相處」,比起祭孔大典,更富有教育的意義。

  這一幕,每天下午三點準時上演。老人裝著滿袋子的口糧,立在老榕樹下,嘴裡舌尖發著「德、德、德........」的呼聲,樹上那一群松鼠彷彿知音般,聞聲自枝頂、葉後下縱,立刻托節點上的天然餵食台,探出嘴,貼近老人的指尖,輕輕咬住一片,然後返身上躍,停在半腰的橫幹間,雙手捏著餅乾,露出兩顆門牙,一派天真地享受這份點心。

  這一份「點心」可是老爺爺七年來不變的「一點心」,除了下雨天,他不曾爽約,松鼠也是這般。

  「與人交有信」,動物尚如此,人有時候還不如呢?我站在老人家的背後,望著樹上的牠,蹲著的模樣 - 前足熟練地拿著餅乾品,我覺得那像極了孩子,像似繪本裡可愛的卡通人物,有著純真的感情,會歡笑、會流淚、善體人意,終日玩耍嬉戲,不知老之將至,永遠活在孩子的心裡。孔廟,松鼠,爺爺 - 我想,見過的人,也都會記到心底。

  「人不是因太老了而不能遊戲,而是忘記遊戲才會老」。記憶中的交談,僅知「松鼠爺爺」高齡九十,每天準時來到孔廟裡,與同是台電退休的幾位舊友,圍著壘壘頑石品茗,更多的時候,他是在陪老榕樹上一、兩百隻的松鼠遊戲,莫怪他,即之也溫,一點也不像是九十歲的老人。

  最近一次聽老人家聊起,樹上的松鼠,體型愈來愈小,恐怕是近親交配的影響。聞言,憂心起這一群松鼠的命運,躲得了人為的陷阱,逃不掉大自然的演化。生活空間日益窄化,似乎是所有生物共同的難題。在這孔廟榕樹林之外,便是鋼筋水泥,我們都來這裡分享些許的綠意。這些綠意,讓府城的子民不曾忘記自然的美麗,以及小松鼠飛躍的驚喜,這是曾經來過這裡的市民,所共有的城市回憶。

  「德、德、德......」,下次你在孔廟紅牆外,聽到這樣的聲音,別忘記踏進大成坊,穿過「禮門」、「義路」,駐足老榕下,靜靜地聆聽松鼠與爺爺的自然對話。在這對話裡,你會發現端坐在虯曲榕枝上的小松鼠,「知、知、知.......」地謝著!

  我以為,孔廟最美的不是廟堂門楣,而是築巢藏身老榕間的松鼠翹尾 - 對你眨眨眼。

  「時在壬午暮冬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ncomuCT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